當前位置:

華聲在線 > 湖南日報網 > 視點頭條 > 正文
通天矮寨:一橋飛越千山萬壑
2021-03-19 07:11:04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作者:劉勇] [責編:戴蓉] 字體:【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首席記者 劉勇

湘西行路之難,古有記之。

《湖南省志·交通志》記載:“湘西地區(qū),武陵山脈與雪峰山脈呈弧形復背狀綿亙于境,千山萬壑,群峰壁立,險峻崎嶇,羊腸土路,繞溪越嶺,時上時下,回絕人寰,登涉艱難……”

湘西行路之難,難在矮寨。明朝封苗疆,當地人在絕壁上開出一條舷梯般的路;抗戰(zhàn)期間,在此修筑起由湘入川的“戰(zhàn)時生命線”。但道路險峻:“矮寨坡,山連山,一十三道彎,彎彎都是鬼門關?!?

進入新世紀,歷經5年艱苦奮斗,建設者在矮寨大峽谷兩座大山之間,以通天偉力架起世所罕見的矮寨大橋。自此,“登涉艱難”成為歷史,大湘西地區(qū)天塹變通途。

矮寨公路,堪稱“世界公路奇觀”

車行矮寨公路,6公里多盤山公路色彩繽紛,猶如一條盤旋在崇山峻嶺中的彩龍。這條“最美生態(tài)公路”,成為“網紅”打卡點。

矗立在路邊的“湘川公路死難員工紀念碑”,仿佛在訴說這條美麗公路背后的艱辛。

1935年初,湘西第一條公路——湘川公路開始修建。1936年9月,該路全線竣工通車。湘川公路中段橫貫湘西全境,道路在崇山峻嶺中盤旋俯仰,驚險無比。其中一段被稱為“矮寨公路奇觀”——這段路長約6公里,修筑于水平距離不足100米、垂直高度達440米、坡度大小在70至90度的大山斜面上,公路最寬處不超過7米。特定的空間迫使公路左右回旋,轉折13道銳角急彎,形成26截幾乎平行、上下重疊的路面。從空中俯瞰,如同一道巨大的折疊彈簧,堪稱“世界公路奇觀”。

特定的空間,還迫使當年的建設者們在公路上建起了中國第一座立交橋——于無法挪騰處建的一座石拱橋,車輛爬山時先從橋下經過,再扭轉開上橋面繼續(xù)爬山。史料記載,修筑這段6公里的盤山公路,當年2000多位民工櫛風沐雨奮戰(zhàn)了整整7個月,其中200多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這條公路作為銜接粵漢、湘桂鐵路通向西南大后方的唯一通道,承擔了重要的歷史使命。

在矮寨大橋2012年通車之前的76年間,從長沙開車到重慶、成都,都必須經過這段盤山公路。改革開放以來,這段路上的車流量日益增加,加之路爛、彎急、坡陡,經常堵車。即便不堵車,駛過這6公里至少也需要30分鐘。

為減少堵車和交通事故發(fā)生,1992年,矮寨交警中隊在矮寨盤山公路誕生,他們默默無聞地用青春和汗水護航這條生命線。

2009年秋天,一名網友經過此地時,無意中把矮寨交警執(zhí)勤的照片拍下來放到網上,瞬間感動無數人,“最牛交警”“最牛交警執(zhí)勤臺”等稱呼迅速傳遍全國。

照片中能看到的執(zhí)勤臺,位于一段“8字路”靠近懸崖的一側,一棵孤零零的樹與公路防護欄之間,由幾根木棍撐起兩塊木板搭建而成。

矮寨交警中隊老警員吳浩說,“8字路”彎道處路面窄,大型車輛拐彎時車頭車尾掃過來,路面上就沒有交警可站的位置。為了讓出更多空間,不與車輛“爭地盤”,也為了讓上下坡的車輛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手勢,他們就把這里建成了一個“交警執(zhí)勤臺”。

照片中沒能記錄的故事,更彰顯了“一代人的擔當”。每天24小時,矮寨盤山公路上有交警和協(xié)管員們永不疲憊的身影。13個急彎處,他們指揮上山、下山的車輛單向通行,引導、指揮載重貨車通過急彎。至2012年整整20年,人稱“鬼門關”的矮寨盤山公路,從未出過特大交通事故,堪稱湖南乃至全國農村、山區(qū)道路交通管理史上的奇跡!

一橋飛架,創(chuàng)4個“世界第一”

湘川公路只解決了矮寨一帶交通設施從無到有的問題,距離從有到好還差很遠。

為加強與貴州、四川、重慶等西部省市的聯系,改變湘西地區(qū)落后的交通狀況,湖南省委、省政府決定修建長渝高速公路。矮寨大峽谷是長渝高速公路必經之地,如何跨越高差達好幾百米的懸崖峭壁,成為當時的焦點與難點。

湖南省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歷經4年的踏勘、設計、比選,最終定下在矮寨建設特大懸索橋飛跨大峽谷的方案。

2007年10月28日,矮寨大橋破土動工。作為長渝高速公路的關鍵控制性工程,矮寨大峽谷上將建一座特大型鋼桁加勁梁懸索橋,懸索橋主跨1176米。

湖南高速集團副總工程師陳國平介紹,在矮寨的懸崖峭壁間橫跨建一座橋梁,設計難,施工難度更是在國際建橋史上極其罕見。

承擔施工任務的湖南路橋集團,曾被交通運輸部授予“中國橋梁十大英雄團隊”。但“路橋湘軍”面對矮寨大橋仍不敢掉以輕心,舉全集團優(yōu)勢兵力支援該項目建設。

面對艱難險阻,大橋建設者用“吃得苦、霸得蠻”的精神與不服輸的血性,勇敢地挑戰(zhàn)一個又一個世界級難題,用智慧和汗水創(chuàng)造世界橋梁建筑史新的“地標”。

2012年3月31日,大橋正式通車。歷史除了會記下時間的刻度,更會記下推動其進步的英雄壯舉。

敢為人先的湖南人,在安全、優(yōu)質修建矮寨大橋的同時,創(chuàng)造了4個“世界第一”:大橋兩索塔間跨度1176米,跨峽谷跨度世界第一;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離的結構設計方案;首次采用巖錨吊索結構,并用碳纖維作為預應力筋材;首次采用“軌索滑移法”架設鋼桁梁。

讓陳國平印象最深、也最感到自豪的便是湖南路橋建設者自主研發(fā)的軌索滑移法架設新技術。

矮寨大橋兩岸懸崖峭立,施工場地極其狹小,運輸條件極其困難,世界上常用的四種懸索橋主梁架設方法在此地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建設者冥思苦想,最終受景區(qū)纜車運行原理的啟發(fā),自主研發(fā)了軌索滑移法架設新技術——利用懸索橋的永久結構(主纜和吊索)作為承重及傳力結構,在吊索下端安裝吊鞍與若干根水平鋼絲繩索軌,將加勁梁節(jié)段通過運梁小車沿索軌從岸側水平滑移至跨中完成拼裝,再由跨中逐段向兩岸延伸,直至全部主梁貫通。

最終,總長1000.5米加勁梁架設任務,原本需要13個月工期,采用這個創(chuàng)新技術后只用兩個半月就完工了,直接節(jié)省1.25億元。由此,軌索滑移法成為世界懸索橋施工的“第五種方法”,交通運輸部也將其評價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橋梁技術領域具有中國首創(chuàng)意義的原始創(chuàng)新性成果之一。

土家苗寨,奔向鄉(xiāng)村振興“快車道”

從吉首市出發(fā),沿長渝高速公路西行約20公里,就可邂逅驚艷世界的矮寨大橋。駕車僅需1分鐘,便輕松過橋。而大橋下方,正是昔日的矮寨盤山公路。

一橋飛架,天塹變通途。以前從長沙開車到重慶,全程至少需要16個小時,自矮寨大橋通車后僅需8個小時。

在矮寨大橋旁邊的觀景平臺,記者看到,渝字號、川字號、貴字號牌照的車輛以及省內“湘U”“湘A”等牌照的車輛,在筆直、寬敞的橋面上呼嘯而過。

湖南高速集團湘西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涂征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矮寨大橋的日均車流量已從開通之初的約5000臺次增加到目前的14040臺次,旅游車流以及農產品貨運等物流運輸車輛約占比40%。

天塹變通途,萬年峽谷風光、千年苗寨風情引來游客無數,連百年路橋奇觀本身也成為旅游景點,詩與遠方在此完美融合。在國內,矮寨大橋成為“網紅打卡地”。在國外,某知名媒體將矮寨大橋評為“十大非去不可的世界新地標”。

人們輕輕松松走出寨子,去外面求學、務工、創(chuàng)業(yè),徹底改變命運。

春日里,矮寨大橋下的矮寨鎮(zhèn)排兄村的“湘村農家餐館”生意火爆,各路游客在這里賞景、休息。

“這里位置極好,一下高速就可以吃飯,吃完飯走兩步就到了景區(qū),游客常常爆滿。”餐館老板龍金志笑著告訴記者,矮寨大橋建成通車當年,他投資60萬元開餐館,現在年純收入近20萬元,不僅買了小汽車,還在城區(qū)買了房。

矮寨大橋帶來的車流、人流、資金流,讓排兄村的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2000元增加到2020年的1.3萬元,全村100戶419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滿懷信心奔赴鄉(xiāng)村振興“快車道”。

矮寨大橋也使湘西地區(qū)對接成渝經濟圈,實現了我省提出的高速公路100%連接周邊省會城市的目標,對湖南構建全國性交通樞紐具有重要意義。